澳媒称两地滑雪场人满为患:冰雪热潮下的供需挑战与行业反思
近日,澳大利亚主流媒体《悉尼先驱晨报》及《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》相继报道,随着南半球进入冬季,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与维多利亚州的两大知名滑雪场——佩里舍(Perisher)和霍瑟姆山(Mount Hotham)迎来客流高峰,出现“人满为患”的景象。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后疫情时代冰雪运动的持续升温,也暴露出当地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,引发行业对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讨。
客流激增:冰雪经济回暖的双重信号
据澳大利亚滑雪场协会(Ski Australia)数据,2024年6月以来,两大滑雪场日均接待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5%,周末单日客流突破1.2万人次,创近五年新高。这一增长得益于多重因素:一方面,澳大利亚政府持续推动“冬季体育振兴计划”,通过发放消费券、优化交通补贴等方式鼓励民众参与冰雪运动;另一方面,国际旅行限制放宽后,东南亚及中国等地的冰雪爱好者涌入,形成“本地复苏+国际增量”的双重驱动。
展开剩余57%佩里舍滑雪场运营总监詹姆斯·威尔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我们已连续三周达到最大承载量,雪具租赁、餐饮和住宿的预订率均超90%。”然而,这种“繁荣”背后,隐患逐渐显现。社交媒体上,游客抱怨“缆车排队超2小时”“雪道拥挤如春运”,甚至出现因争抢雪道引发的冲突事件。维多利亚州旅游局不得不发布警示,建议游客错峰出行或选择周边小型滑雪场。
供需失衡:基础设施短板待补
客流激增暴露出澳大利亚滑雪产业的结构性矛盾。首先,场地容量受限。佩里舍和霍瑟姆山虽为南半球最大滑雪场,但雪道总面积不足300公顷,仅相当于瑞士采尔马特滑雪场的1/5。其次,配套服务滞后。以霍瑟姆山为例,其周边仅有3家四星级酒店,总床位数不足2000张,远无法满足需求。更严峻的是,澳大利亚滑雪季仅持续3-4个月,企业缺乏长期投资动力,导致设施更新缓慢。
“我们曾计划扩建雪道,但受限于环保审批和土地所有权问题,项目推进困难。”霍瑟姆山度假村CEO玛丽亚·洛佩兹坦言。此外,交通瓶颈加剧了拥堵。从墨尔本到霍瑟姆山需自驾4小时,途中仅有两条山间公路,遇降雪易瘫痪,进一步压缩了游客的有效滑雪时间。
行业反思: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转型
面对挑战,澳大利亚滑雪产业正探索转型路径。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宣布,将在2025年前投入1.2亿澳元升级佩里舍滑雪场,包括新增2条高速缆车、扩建初学者区域及建设智能分流系统。同时,行业协会呼吁推广“分散式旅游”,鼓励游客探索塔斯马尼亚州本洛蒙德山等小众滑雪地。
技术层面,部分滑雪场已引入AI预约系统,通过动态定价和时段管控平衡客流。例如,佩里舍推出“早鸟票”和“夜场票”,将高峰时段客流分散至清晨和傍晚。此外,虚拟现实(VR)滑雪体验馆的兴起,也为无法亲临雪场的游客提供了替代方案。
“冰雪经济的核心是体验,而非人数。”澳大利亚旅游研究机构首席分析师大卫·陈指出,“未来需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,通过科技赋能和差异化运营,实现从‘规模扩张’到‘价值提升’的跨越。”
这场“人满为患”的滑雪热潮,既是澳大利亚冰雪产业复苏的注脚,也是全球旅游业转型的缩影。当热情与资源碰撞,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可持续发展,将成为行业长期课题。
发布于:河北省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